2018-04-09 星期一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心要闻

中国环境战略与政策学术年会主论坛专家观点摘要

2019-12-19
     】【打印

  【刘世锦:宏观经济走势与新增长动能】

  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围绕“宏观经济走势与新增长动能”作了主旨发言。

  刘世锦指出,了解经济形势是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背景,近年来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但要有战略定力,从长远的视角来看短期的问题,这实际上是增长阶段的转换,这样的变化符合经济增长的规律,也已被日本、韩国等东亚成功追赶型经济体的经验所证实;要看到经济增速变化背后的结构调整,需求结构、供给结构、金融结构的相继调整体现了经济转型的内在逻辑。在结构调整下,过去支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几大需求来源有所减弱,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动能。

  刘世锦表示,未来要把握加快城市群、大都市圈的发展,改进低效率部门,提升低收入阶层的人力资本,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前沿性创新,绿色发展等六个新的增长动能。其中,要打通城乡要素市场,通过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大都市圈发展,形成新的城市和产业格局,实现转型升级、创新驱动;要完善产权保护,放宽市场准入,以市场竞争促进低效率部门的改进;加强基本的公共服务,通过改善基本生存发展环境,重点提高贫困地区年轻一代人力资本;服务型消费和生产性服务业构成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下一步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所在;加强高水平的大学教育和基础研究,培育有一大批诺贝尔奖级研究成果形成的土壤,持续增强创新发展后劲;绿色发展包括但不限于污染治理,更重要的是形成一个涵盖绿色消费、绿色制造、绿色流通、绿色融资再到绿色创新的完整的绿色经济体系;不能认为绿色发展是经济增长的代价,实际上它创造了重要的消费新动能、创新新动能和经济增长新动能,全社会应形成绿色发展共识并将其转化为行动。

  刘世锦强调,把新的增长动能充分挖掘出来,应当确立“高标准市场体系、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双高”目标,将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党的十九大深化改革的要求落实到位。做好顶层设计,在指方向、划底线的前提下,更多地激发地方、社会、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各方面的新增长动能得以充分释放,推动中国经济有活力、有韧性、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潘家华:生态经济学与经济学的生态重塑】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以“生态经济学与经济学的生态重塑”为题,从生态经济学的学理悖论切入,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目标导向下经济学理论的困境,阐释了要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对生态文明的发展范式进行构建的必要性。

  潘家华表示,生态经济学存在很多学理性的悖论,导致生态经济学理论无法直接推动构建生态的市场机制和引导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资源经济学中以生态平衡为前提的利润最大化理论与传统西方经济学的利润最大化理论无法兼容。生态经济学也没有能调和传统经济学追求的增长最大化与生态经济学追求的平衡发展之间的矛盾。生态环境的存在价值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也无法与市场供需决定的价格要素兼容。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提出的劳动是价值产生的源泉理论也没有考虑到自然资源本身的存在价值问题,而是仅突出了人的作用。

  潘家华指出,在寻求生态系统平衡的情形下,经济同样存在一个饱和的平衡的状态,关键在于转变保持经济无限增长的认知,要用生态学原理对经济学进行重塑,进行经济学范式的革新和革命。这对理论工作者提出了挑战,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博大精深,为大家提供了一座理论的金矿,帮助我们从新的角度去研究探索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夏光:中国生态环境政策统筹发展思路】

  政研中心前任主任、生态环境部综合司督察专员夏光以“中国生态环境政策统筹发展思路”为题,结合自身多年的研究思考,基于对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梳理和分析,系统阐述了政策统筹发展思路,同时也从管理者的角度对未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工作思路。

  夏光指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顶层设计已基本完成,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抓好落实,而政策是将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手段,其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如果把生态环境的决策部署比作“发动机”,生态环境保护的实际效果是“车轮转动”,那么生态环境政策就是连接两者的重要的“传动系统”,制定和实施生态环境政策就是把中央决策部署所提供的强大动力传输给地方、部门、企业、公众等各个行动主体。

  夏光表示,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传动系统”,但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新目标新任务对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政策体系提出了要求。可以按照“推动力、拉动力、行动力”这三大动力原则通过强化三大动力来完善生态环境政策体系。具体来说,“推动力”政策是指以各种制度规范来推动各级党政领导者、企业家等承担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拉动力”政策是指对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行为给予正面激励,引导出现“谁环保谁受益,越环保越受益”的局面;“行动力”政策是指增强全社会的生态环境意识,鼓励公众参与生态环保行动。

  夏光强调,应按照“协同推进、整体优化”的发展思路统筹政策制定与实施。“协同推进”是生态环境政策发展的方式方法,“整体优化”是生态环境政策发展的总体目标,具体是指要本着与时俱进、不断改革的精神完善三类政策,以用尽量小的政策成本达到尽量好的政策效果。遵循“强势环保、智慧环保、全民环保”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向,对于从严从紧的管制政策要优化,对于绿色环保的激励政策要深化,对于生态导向的社会政策要强化。

  【吴舜泽:中国环境战略与政策研究进展及展望】

  政研中心主任吴舜泽做了题为“中国环境战略与政策研究进展及展望”的主旨发言,系统回顾了中国环境战略与政策的发展阶段,分析了环境战略与政策现阶段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未来环境战略与政策发展的重点方向。

  吴舜泽指出,中国环境战略与政策的发展大概可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探索起步阶段(1972年-1983年),初创建立阶段(1984年-1991年),框架完善阶段,(1992年-2002年),提升发展阶段(2003年-2012年)及改革突破阶段(2013年至今)。尤其是十八大之后,中国的环境战略与政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战略政策的范围、力度、强度前所未有。而政研中心的战略和政策研究和中国生态环保事业是同频共振的,有些工作是国家的需求推动政研中心的研究,有些是政研中心的前瞻性研究支撑、引领了一些政策的出台。

  吴舜泽分析了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两大战略,环境经济、环境贸易、环境社会三大政策,并从文献计量的角度对有关领域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分析。吴舜泽认为,环境战略与政策已发生转变,主要体现在:一是从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经济发展优化环境保护向两者并重协同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变;二是从总量控制为主向质量核心、兼顾总量、防范风险转变;三是从过分强调行政区域到按流域跨区域进行统筹综合调控转变;四是从全面平推向突出重点转变,主要抓京津冀、长江、黄河,差异化的进行管控;五是从小环保到管生产、管发展、管行业大环保格局转变,从行政的管理手段到司法、社会、信用、经济手段综合运用转变。

  吴舜泽指出,未来环境战略和政策要更加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求,更加推动制度重构和绿色转型,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要把环境和经济关系摆到一个突出的位置,让环境与经济的关系从被动到主动、从倒逼到内化、从外化到融入,让美丽经济成为普遍追求,让绿色发展成为一种普遍形态。同时,环境战略与政策要有实操性指导,并着力强化制度政策的内需动力,重视政策效用和政策统筹,着力提升治理效能,尽早建立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生态环境政策体系。具体来说,环境管理政策重在落地;环境经济政策重在激励,将严惩重罚和激励相结合,财政投入是重点,价格政策是核心;环境社会政策重在引导,要约束和激励并重,让党委政府、企业社会共治。

  • 部委网站
  • 部直属单位
  •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