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2016年5月26日第二届联合国环境大会期间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该报告系统总结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原则、基本理念和政策举措,旨在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做法和经验,为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借鉴。
2016年5月23-27日,第二届联合国环境大会(UNEA-2)在内罗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以下简称“环境署”)总部召开。大会期间,环境署发布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报告系统总结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原则、基本理念和政策举措,旨在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做法和经验,为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借鉴。中国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施泰纳出席报告发布会并分别致辞。
陈吉宁部长在致辞中强调,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努力在发展中破解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矛盾。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明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将生态文明建设推向新的高度,体制改革、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的进程明显加快,取得积极成效。
陈吉宁部长指出,中国的生态文明强调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与生态环境的深度整合、“五位一体”,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将绿色理念融入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同时强调政府与市场两个维度的制度创新:强化地方政府改善环境质量的责任,将生态环境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对官员任期内的生态环境损害进行终身追究;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不断完善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市场体系。此外,中国生态文明注重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硬件支撑。注重动员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鼓励公众生活、消费方式的绿色化。
陈吉宁部长表示,希望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理念和实践能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并与各国一起,探索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成功范式,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为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做出应有的贡献。
施泰纳主任在致辞中指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丰富,实现路径具有多样性,不同国家应根据各自国情选择最佳的实施路径。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有益探索和具体实践,为其他国家应对类似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挑战提供了经验借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由环境署和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下称“政研中心”)合作完成。政研中心战略部主任、研究员俞海牵头组织了报告编写工作,并在此次发布会上介绍了报告内容,与国内外媒体进行了广泛交流。他指出,报告主要从战略、行动、成果和展望四个方面对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总结。在战略方面,梳理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愿景、总体目标和重点领域;在行动方面,分析了中国促进绿色发展、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化污染防治、加大生态和农村环境保护力度、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加强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等领域的具体措施;在成果方面,归纳了经济社会发展、资源能源效率提升、环境质量改善、生态和农村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积极成效;报告最后着重介绍了中国将生态文明融入到“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积极推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改革目标和一系列举措,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的坚定决心。
环保部政研中心长期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和绿色经济领域的理论、方法、规划和政策研究,与环境署积极开展相关项目合作。2011年,政研中心与环境署合作开展了绿色投资研究,并在2013年发布了《中国绿色长征:基于可再生能源、环保和水泥产业部门》研究报告。2014年12月,政研中心加入环境署牵头发起的“绿色经济行动伙伴关系”(PAGE)计划,该计划旨在2020年前帮助30个国家向公平、可持续的经济结构转变,最终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体面的工作,减少贫困以及提高人类福祉。2015年8月,政研中心和PAGE机构在江苏南京启动了PAGE—中国地方(江苏省)绿色经济促进项目,希望通过该项目学习国际绿色经济发展的最佳实践,向国际社会介绍传播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地方经验和模式,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绿色经济发展提供范例。2016年4月,政研中心和环境署又在山东东营启动了东营市绿色经济试点示范项目。本次发布的报告是政研中心与环境署合作完成的又一项重要成果。
研究报告(PDF版本)下载地址:
中文: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