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09 星期一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心要闻

水专项“国家和流域水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创新及示范研究”课题组赴北京市密云、怀柔水库流域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调研

2015-11-16 来源:法规部
     】【打印

    2015年11月3-11月4日,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国家和流域水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创新及示范研究”课题组赴北京市怀柔和密云区进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与农村发展专题调研。重点了解山水林田湖一体化治理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运行情况及实际治污效果;了解密云和怀柔库区流域在处理水环境保护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制度政策。

    调研期间,课题组分别与北京市怀柔区水土保持工作站、密云区水务局等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就流域水环境保护与农村经济发展等主题进行了座谈,并实地考察了怀柔区北宅、青石岭、密云县石匣小流域示范区,在现场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一、 流域水环境保护与农村经济发展政策方面

    密云水库和怀柔水库作为首都北京重要的水源保护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其中密云区全区80%的面积属于水源保护区,水质常年保持地表水环境II类标准。多年来,密云区和怀柔区认真履行保水职责,大力实施首都水源保护区发展战略,不断改善水库上游及周边生态环境,有效促进了生态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的转变,在水环境保护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协调方面作出了如下有益的探索。

    一是合理的空间管控手段是实现流域水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密云区在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将密云水库库滨带划分为白河入库区、库北及红光岛滩地区、潮河入库区、库南山地岸坡区4各区域,确立了“以密云水库为中心,建设一环、一区、七带”的总体思路。环密云水库155~160米库滨带建设绿色植被过滤带,净化水质。重点建设密云水库一级水源保护区,实施污水、垃圾治理工程,选择旱生、湿生、水生植物,实施密云水库库滨带建设工程,拦截随降水、径流进入水体的各种面源污染,发挥库滨带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作用,切实改善库区生态环境。以白河、白马关河、牤牛河、潮河、安达木河、清水河、红门川河为轴线,充分发掘大流域资源、培育绿色产业、服务生态文明。

    二是以科学技术为支撑,优化土地利用格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密云水库上游约有83.4%为丘陵区,人均耕地保有量较低,且多集中于靠近河道的区域。密云区通过科学管理,因地制宜地采取耕地源头污染削减与过程管控相结合的思路,科学实施了包括石坎梯田、护岸坝、护地坝以及农药化肥减施等工程型和非工程型管理措施,在有效保护水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了库区居民耕者有其田。同时,以优化种植结构为基础,在高坡度地区推荐种植板栗、核桃等的高经济价值作物,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了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

河岸边石坎梯田建设

    三是对农村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及农药化肥施用严格管控。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面实行“市建设,区维护,镇管理”的运行处理模式,积极探索第三方合作渠道,一级保护区内实现了污水100%收集、100%处理和100%达标,二级保护区内实行改厕、农家乐配备污水处理设施并配合沼气池等措施,有效地保护了水库水源。畜禽养殖方面全面退出水库网箱养殖,通过建设规模化养殖小区和生物有机肥加工厂,实现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既为农业发展提供了高校、无污染的生物有机肥,又有效防止了畜禽粪便对水环境的污染。农业种植方面密云区以建设无化肥区为目标,依托北京优良的科技资源,全区采用赤眼蜂等生物防治措施替代农药的使用。

    四是落实公众参与,实现水环境保护的社区居民共管。密云区建立了区、镇、村三级管理机制,加强社区居民共管,在北京市和区财政的支持下,各村成立农民用水合作社并聘用了1000名管水员,提供每月1700~2000元工资保障,明确职责,落实责任,为水源地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成立专门的“六护”队伍,负责做好护水、护河、护山、护林、护地、护环境的“六护”工作,较好的体现了水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库区居民收入,有效缓解了库区经济发展和水源保护的压力。

    当然,课题组在实地走访中也发现库区居民生活水平整体较低,生态补偿力度需要提高。密云水库是北京人的“大水缸”,为了保护好首都人民的这一盆水,密云县及库区居民都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也付出了很多牺牲,市政府也从经济上对这一情况采取的相应的补救措施,但是调研过程中发现,库区居民的生活水平与北京市其他区县相比,整体较低,需要北京市在协调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考虑从生态补偿机制改革入手,完善相关补偿制度,增大补偿力度,与密云区和怀柔区人民携手保护好首都的“大水缸”。

 

    二、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方面

    密云区和怀柔区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以保护密云和怀柔水库水源为中心,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将治污与生态建设紧密结合,采取“治山、治水、治林、治田、治湖”同时抓的治理模式。治理重心以河道治理与环境污染源头防控有机结合,治理手段以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并举,从源头上解决水土流失、农田农业面源污染和养殖点源污染。山、水、田、林、路、村统一规划,污水、垃圾、粪污、河道、环境五同步治理,逐步实现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生态理念,有效避免“治了旧污水,又流来新污水”的问题,逐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治理目标。为实现流域治污与生态建设并举工作提供了如下新思路。

参观降解土壤蒸渗仪设备

    一是在生态修复的技术方法上体现“顺应自然”的理念,按照复制自然的方法进行山坡生态修复,给河流空间,容许水流对河道的冲淤变化及动植物的自然恢复。在植物措施配置上,少量配置乡土先锋植物种,给植物自然恢复留时间,引导植被的自然恢复。采用浆砌石护地坝保护沿河道农田免受侵蚀,同时净化入河水质。在河道的生态修复中,河堤以内的修复措施均使用自然的修复材料,如自然石和植被等,避免使用浆砌石、砖等人工材料,最大限度保持河道的自然特性。通过山水林田共治的流域修复方法,最大限度的保证水库水质的安全。

    二是实施“源区识别(recongnition)—源头削减(reduce)—过程/末端滞留(retain)—循环利用(reuse)—生态修复(restore)”的“5R”控制技术体系。基于密云水库流域面源污染的特点,通过将实地监测及模型技术综合运用识别污染的高风险区,高效配置有限的治理资金,实现水环境治理的成本效益最大化;采取农业化肥减施、畜禽养殖粪便、垃圾无害化处理以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等源头管控方案,削减入湖负荷量,保证入库水质;建设河岸缓冲带、石坎梯田、人工湿地等过程及末端截留措施,在污染物的传输过程进行水质净化;将稳定塘技术与污水处理厂联建,实现处理废水的沉淀再利用,最大限度保证资源的高效利用;基于“清水下山、净水入库、水系连通、水生态修复”的修复理念,通过河道综合整治等措施,保证流域水生态和水环境质量的安全。

 

河道治理前                         河道治理后

 

生态环境治理前                  生态环境治理后

怀柔区青石岭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三是多部门协作是实现水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过程中北京市农委、水务、林业、公路、环卫等各部门相继争取资金,共同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充分体现了新时期水环境保护工作“部门联动,政策集成,资金聚焦”的发展特点,发挥出了水源地保护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突出作用。

    四是工程完工后,按照北京市关于生态清洁小流域工程管护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各区实际,制定各项管护措施,明确工程管护主体和监管单位,完善工程管护制度,层层签订责任制,保证流域内所有工程设施能够长期的发挥效益,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 部委网站
  • 部直属单位
  •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