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09 星期一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心成果 > 著作文章 > 文章

“中国式现代化”为何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23-01-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俞海
     】【打印

  【绿色发展·大家谈】

  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其中之一就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一重要论断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至关重要。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从国际上看,尽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在人类现代化发展时序中处于先发行列,但是西方的现代化模式先天性地包含着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资本对利润无止境追逐,导致对自然无节制索取,在创造了极为丰裕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难以想象的环境创伤。从国内看,人口规模巨大和现代化的后发性,决定了我国实现现代化将面临更强的资源环境约束。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宜居程度较高的土地面积只占我国陆地国土面积的19%;人均淡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且时空分布极不平衡;油气、铁、铜等大宗矿产的人均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对外依存度高;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近一半木材依赖进口。我国作为十四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力较弱是当前的基本国情,生态环境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扭转,要整体迈入现代化,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是行不通的,资源环境的压力也是不可承受的。在科学总结规律以及长期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物质主义膨胀、先污染后治理的现代化老路,开辟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路,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发展道路的科学扬弃和全面超越。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并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绿色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系统形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各地生态文明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在浙江,全省率先践行“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率先探索推广“亩均论英雄”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速;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当地群众“吃生态饭、做牛文章、念文旅经”,实现了沙退人进、绿富同兴的绿色发展新常态……十年间,各地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绿色发展日益成为发展的普遍形态,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如今,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全国地表水优良断面比例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全国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新时代十年这一系列伟大成就的取得,进一步增强了美丽中国建设的历史自信和战略定力,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坚实基础。

  在新时代新征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在续写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新征程上,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了新的重大安排部署,明确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战略路径和任务要求。我们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不断开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要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由量变到质变。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切实提升生态系统质量。要进一步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发展要安全、能源要安全、生态环境要安全的前提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 部委网站
  • 部直属单位
  •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