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09 星期一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心成果 > 著作文章 > 文章

牢固树立并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8-09-17 来源:中心领导 战略部 作者:吴舜泽 王勇 刘越 李海英
     】【打印

  摘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内在统一、相互促进和协调共生的方法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重大飞跃,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闪光点。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关键在于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目标导向型政策设计既需要遏制污染的负外部性,又需要彰显优质生态环境的正外部性。

  1.正确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质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也就是我说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概括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认识论上,要求经济和环境融为一体;在实践上,是要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在本质上,是要求实现发展与保护内在统一、相互促进;在目标上,是要实现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绿色富国、绿色惠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形象化地、画龙点睛地指出了两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实质回答了发展与保护的本质关系问题。环境问题产生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解决环境问题必须从经济发展处着手,这是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调共生的新路径,形成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直接反映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同时内在地反映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过去一拨人搞发展,一拨人搞保护,往往发展强保护弱,导致发展和保护相剥离,这是目前生态环境问题依然严峻的一个体制机制背景因素。务必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一全社会思想认识,构建发展与保护内在统一,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部门齐抓共管,政府、企业、社会共治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2.深入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突破意义

  一些地方对这“两山”之间关系的认识与实践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只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一味索取资源,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这是必须摒弃的传统模式。有时搞起了一堆东西,最后一看都是破坏性东西。再补回去,成本比当初创造的财富还要多。第二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强调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 。第三阶段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种的常青树就是摇钱树,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根本上更新了生态环境无价低价的传统认识,对生态环境进行了重新定位和再认识。目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者接近上限,环境不能作为无价低价的生产要素被忽视,也不能仅仅作为支撑发展的一个条件去保护和扩大环境容量,而应该把生态环保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有机内涵、目标目的、生产要素、内生变量,把加强生态环保工作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推手,把生态环境资源作为稀缺生产要求予以高标准保护和高效率发展。

  “两山论”最突破、最创新的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对可持续发展的坚持和深化。“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强调协调发展,可以简称为发展必绿色。我国不少地方已经实现了这一要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绿色即发展,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搞生态环境保护本身就能创造经济和社会财富,提供生态产品本身就是发展的有机内涵。这是一种更高的境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对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认识飞跃和重大变革,是发展观创新的最新成果和显著标志。绿色生态是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这打破了简单把发展与保护对立起来的思维束缚,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内在统一、相互促进和协调共生的方法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重大飞跃,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闪光点。

  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逐步全面融入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和全过程,但一些地方还存在说起来与做起来、发展和保护“两张皮”的现象,所谓“环保督察执法影响经济发展”等事件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环境与经济关系还未实现从被动到主动、从倒逼到内化、从外挂到融入的根本转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还未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普遍落地生根、广泛自觉践行。同时,我国一些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已经受制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农业投入品结构,如果不在资源能源消耗端和经济增长端等绿色化实践方面有更大作为,生态环境质量将很难取得突破性改善。也正是于此,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牢固树立和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分重要而紧迫。

  3.大力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精华在于“就是”,难点也在“就是”,探索走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这需要做大量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需要顶层设计和基础创造互动。这离不开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离不开保护和投资自然资本、推动自然资本大量增值,离不开依托当地的资源环境优势的特色产业培育,离不开从资源驱动、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离不开从高速度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福建生态文明试验区的一个目标定位就是建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先行区、加快构建更多体现生态产品价值的制度体系。这实际上就是要求福建回答如何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这一国家命题。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关键在发展思路、工作思路。如果能够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要在科学保护的前提下,在环境承载力的范围内,努力促进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推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依赖度越来越高。良好生态环境对生产要素的吸引力、集聚力强,能带来更多绿色财富,是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

  综合各地做法和国际经验,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推动:第一,守住底线、不碰红线,在生态环境容量上过紧日子、建硬约束 ;第二,加大监管执法力度,遏制污染存量,倒逼绿色转型,培育公平竞争高质量发展的市场秩序;第三,推动经济绿色化进程,这是一个相对概念也是一个永远在路上的过程。对于产业和污染存量大的我国尤其重要,老树必须开新花;第四,通过技术进步和管理增效实现高效利用资源能源,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第五,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经济等新动能、绿色经济支柱产业。第六,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区域竞争优势,腾笼换鸟吸引对生态环境和品质形象要求高的产业;第七,挖掘区域资源环境优势,发展一批生态资源高效优势的特色产业,形成比较优势。

  国家顶层设计方面,有两方面目标导向型的政策十分重要,需要协同推进。一是遏制负外部性。即污染环境者承担责任的政策制度,目前通过按日计罚、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环境司法等基本健全,需要的是体系化、内生化;第二是彰显正外部性。如生态环境优质优价的价格、产权、财税、金融、消费等政策,以及配套的考核激励、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收益获益制度安排,兑现生态产品与生态环境价值,让生态环保为经济做加法。在让改善环境者得利的政策制度方面,差距还较大,还需加快建立。


  发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四期

  作者:吴舜泽,政研中心主任;王勇,政研中心战略部,博士;刘越,战略部博士,李海英,战略部研究助理

  • 部委网站
  • 部直属单位
  •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