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09 星期一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心成果 > 研究报告

关于天津爆炸事故的舆情分析

2015-09-06 来源:社会部 作者:韦正峥 王建生 金笛
     】【打印

环境与健康舆情


2015年第13期

 

环保部政研中心环境与健康数据中心            2015827

 

 

关于天津爆炸事故的舆情分析


    一、 
舆情概况

    2015年8月12日晚11时许,天津市滨海开发新区港务集团瑞海物流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截止到8月27日18时,事故导致139人遇难,34人失联,600余人住院治疗,导致轻轨车站、港口设施、储存货物、周边住宅等严重受损,据媒体估算经济损失达上百亿元。截止到8月27日,与该事件相关的网络信息共65万条,其中微博是主要传播途径(微博27万条、新闻23万条、微信9万条),事故逐渐进入后续处理阶段,舆情热度逐渐下降。

1.  舆情发展趋势与话题转化

    爆炸事件发生后,环境保护部门迅速成为媒体关注热点之一,在事件发生后前7天,几乎每天都有新的舆论问题出现。从第一时间对环评报告的质疑,到环保部门监测结果的质疑,另有“雨水有剧毒”、“神经性毒气”、“白色泡沫”、“海河大量死鱼”等事件,令环保部门应接不暇。从政府部门应对情况可见,事件发生之初,整个天津市政府舆情应对倍受公众质疑,总理视察后改观显著。

2.  环保相关舆论热点与政府应对情况

    二、 舆论观点分析

    关于此次事件公众有很多质疑,消防体系及程序的合理性、瑞海公司资质的获取、天津港及市政府的监管……相对而言,针对环保部门的关注点主要是瑞海公司环评问题和事件发生后的环境质量监测、信息公开、危险化学品排查,含氰化物污水处置等问题。

    (一)媒体关注的问题

    媒体对该事件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爆炸区域附近总体环境质量如何,尤其是除常规污染物指标以外的危险化学品浓度如何?剧毒的氰化物有多大环境及健康风险?环评有多大的责任,安全防护距离是否可靠?我国年产1亿吨危险废物,“危废处置”风险有多大?(详见E20环境平台发表的“天津爆炸中媒体关注的四个环保问题”)

    (二)网友关注的问题

    网友对该事件环保问题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 环评是否合理?

    我们将头条新闻关于“涉事企业环评曾称爆炸不会显著影响周边”微博下的10446条评论提取做了汇总分析,结果表明(见图3):32%的网友认为环评报告存在严重问题,安全防护距离置百姓安全于不顾,公众参与部分避重就轻;32%的网友为天津祈福,并表达对死亡的消防员的惋惜和致敬;23%的网友骂政府和企业违规导致重大伤亡,希望追责到底;另有4%的网友提请大家注意,安评比环评责任更为严重。 

 

3. 头条新闻关于“环评”微博下的网友评论

    值得注意的是,在事件发生后,部分环评专业人员第一时间拿出有说服力的证据,援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及《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04)等权威文件,明确指出追究事故责任,安评比环评更为严重,此后舆论针对环评的压力逐渐降低,而针对安评的舆论压力逐渐加大。

    2、 爆炸导致的危险化学品泄漏是否会对健康造成影响?

    爆炸事故发生后,除了对爆炸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以及责任认定等方面的关注外,广大公众更加关注爆炸引起的危险品环境泄漏是不是会影响更大范围人群的健康。其中“雨水有剧毒”、“神经毒气”、“白色泡沫”、“海河死鱼”等话题的不断连续传播均反映了公众对环境健康的担忧。甚至8月14日,北京市环保局正式发布消息“天津爆炸不会影响北京空气质量”以打消相关谣言对公众的负面影响。

    3、 环境质量数据是否真实可靠?

    爆炸发生后,广大网友对天津市发布的环境监测数据表示质疑,特别是天津环保局发布的滨海新区5个监测点位空气质量未见异常的结果后,引起一片哗然,以至于“炸的是空气清新剂”的段子在微信和微博上广泛传播。在李克强总理视察爆炸现场询问空气味道以后,广大网友对环境监测结果的质疑更加突出。

 

4. 头条新闻关于“李克强质问闻到气味”微博下的网友评论

    我们将头条新闻关于“李克强:我闻到的气味是什么”、“官方:雨后出现的白色泡沫正常,平时下雨也会有”及“农业部称天津海河大量鱼死亡因缺氧”的三条微博下共7000余条评论提取分析。从“李克强质问闻到气味”微博下的评论可见,59%的网友质疑监测指标及标准的科学性、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并表示应该公布详细的监测数据。另外,60%的网友不相信“天津环保局认为白色泡沫正常,平时下雨也会有”的说法,67%的网友不相信“农业部称天津海河大量鱼死亡因缺氧”的说法。政府的公信力可见一斑!

 

5. 头条新闻关于“天津环保局称白色泡沫正常”微博下的网友评论

  

6. 头条新闻关于“海河大量鱼死亡因缺氧”微博下的网友评论

     面对公众对环境监测结果的质疑,早期天津环保部门应对较差。事件发展中后期(以李克强总理质疑空气味道、陈吉宁部长现场指导环境应急工作为分界点),环保部门采取了调整空气质量监测方案、调集周边省份支援天津环境质量监测、及时公布环境监测数据、让媒体记者全程跟拍环境监测取样化验等一系列措施,特别是生化部队、海洋局、农业部均发布相关监测结果,各部委监测数据互相支撑,绿色和平等NGO也发布第三方监测数据后,环境监测结果的公信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三)环保相关专家的反思

    爆炸事件引起全社会反思,与环保相关的反思主要集中在管理制度、环评、化学品防控、舆情应对等几个方面(见附件1)。专家认为事件反映了政府在规划、环评、安监等部门在管理上的严重漏洞,政府应正确处理与企业及公众的利益关系,使监管执法回归本位,通过法治方式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重塑政府公信力。另外,有专家指出,化工产业安不安全,不在于危化品本身,而在于生产、管理和监管是否到位。针对化学品防控,建议开展危险化学品源普查和安全大检查,实施全过程监管,提高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尽快出台《化学品环境管理法》及其所需的配套法规和相关制度。

 

    三、 舆情述评

    本次天津爆炸事故影响极其恶劣,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目前舆情热度下降,舆情预计不会出现反弹。该事件可获得如下启示:

    (一)转变危险化学品风险防控理念, 加强危险化学品全程监管能力建设

    我国危险化学品防控存在底数不清、产业布局不合理、监管力量薄弱,应急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依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安监、环保、公安、交通等八个部门均参与危险化学品的管理,环保部负责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的监督管理,组织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评估,负责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调查危险化学品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负责事故现场应急环境监测。发达国家均已明确认为,化学品环境无害管理的首要目标是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化学品安全”的概念内涵已将“生产劳动安全”、“公众健康安全”和“环境安全”作为一个整体,而我国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的理念还停留在“污染治理”的阶段。环保部门对于危险化学品在环评、环保验收、监测、排放等环节或缺乏明确要求,或执行不力,现有化学品环境风险预警体系、应急响应平台亟待完善,化学品环境危害测试、环境风险评估与科研技术支撑能力非常薄弱。建议与其他管理部门建立部际协调机制,出台综合性工作方案,实施危险化学品的全过程监管,提高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危险化学品领域的法治建设。

    (二)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监测需加强与健康相关指标的监测,释疑公众关注核心问题

    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规定“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要加强日常环境监测,并对可能导致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信息加强收集、分析和研判”。事件发生后,环保部立即启动了国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在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和近海海域水质等方面开展了系列工作。但是,显然公众对公布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并不买账,公众关注的焦点是剧毒氰化物,环保部门最初发布的空气及水的监测数据仅包含常规污染物,“加强日常环境监测”的应急预案怎能满足公众需求?引发网友对监测方案、监测指标及监测结果全面质疑,接二连三的谣言也加剧了网友的怀疑。因此,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需关注公众关心的核心问题,加强与健康密切相关指标的监测,提高特征污染物的监测能力,使用先进仪器设备方法,并将其纳入应急制度规范。

    (三)加强尾矿库日常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尾矿库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估制度

    事件发生后,网络质疑700吨氰化钠干什么用?由此牵出采用氰化钠堆浸提炼黄金的问题,该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但会严重摧毁环境,福建龙岩、河南栾川等地形成大量尾矿库,内含氰化物和硫酸钠等剧毒废水,风险极高。尾矿库监督管理工作主要有安监局、发改委、工信部、国土部和环保部等共同承担,依据《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指南》,环保部负责建立和完善尾矿库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估制度,负责企业尾矿库污染防治的日常监督检查和处理,按照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参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我国目前尾矿库种类复杂、数量繁多、分布广泛,尾矿库突发环境事件频发,建议环保部门加强对现有尾矿库环境风险的监测与预警。

              

 

  • 部委网站
  • 部直属单位
  •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