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09 星期一

您的位置:首页 > 环境要事

扶贫攻坚积跬步 改善民生致千里 河北省隆化县定点扶贫项目推动惠民政策精准落地

2018-12-27 来源:中国环境报
     】【打印

有了对口帮扶的资金支持,南营村危房改造得以实施,13户村民在今年住上新房。

  ◆中国环境报记者张黎

  已是隆冬时节,在河北省隆化县海岱沟村,屋外天清气爽,室内温暖如春。

  “屋子里特别暖和,多亏了你们送来的取暖炉,这个冬天再也不用发愁了。”低保贫困户王翠平大妈紧紧握住前来探望她的扶贫干部的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这个冬天,王大妈家中的居民冬季取暖环保炉以及院子里堆放的洁净型煤块,都来自于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隆化定点扶贫”项目捐赠。

  把握扶贫特色,创新帮扶形式,近年来,在生态环境部领导的支持下,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以及中国环境报社拿出单位的自有资金,以“项目委托”的方式与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联手,定点扶贫隆化县的乡村建设和人居改善。不仅聚焦解决基层的实事难事,也盘活了优质资源,理顺了机制体制,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留下了一串串澎湃有力的绿色足迹。

  夯实基础,村容村貌大变样

  “村里盖大棚、装路灯、铺广场、修路面、建垃圾池、买垃圾车,自来水设施也在施工建设,党支部建设加强,村民的生活环境有了很大改变,村集体也将改变没有经济收入的状况。”这是河北省隆化县海岱沟村村委会给生态环境部发来的感谢信。

  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脱贫产业的基础,也是贫困村脱贫出列的重要工作内容。在隆化县,定点扶贫重点聚焦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上,也带来了乡村面貌的焕然一新。

  刘一来自生态环境部核设施安全监管司,他挂职担任隆化县韩麻营镇海岱沟村驻村第一书记已近两年,亲眼见证了这个小山村的点滴变化。

  海岱沟村无集体财产,无集体收入,小山村“一贫如洗”,更别说村容村貌的整治。

  2017年以来,在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的大力帮扶下,投入资金用于道路硬化、路灯安装、环境整治、新建文化广场等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为进一步发展致富产业项目打下良好的基础。

  路灯亮了,道路平了,村里环境也美了。记者在采访时还留意到,正值晚饭时间,可家家户户都没“冒烟”,这是咋回事?在村支部和村委会办公地点——村小学校园内,记者找到了答案。

  “来看看我们新装的取暖炉,不仅燃烧效果好,而且还是清洁排放。”村干部指着房间里崭新的炉子向记者介绍道,这是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联手兖矿集团,向贫困村民和村小学赠送的设备。与王翠平大妈家一样,不仅节能环保炉具和暖气片免费安装,燃烧用的洁净型煤块也是免费送给村民的,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

  除了注重加强外部基础设施建设,刘一介绍说,接下来海岱沟村还将在“一园一带四区”规划的带动下,增强扶贫内生动力,谋求发展致富的新路。

  民生优先,老百姓获得实打实的实惠

  脱贫攻坚,民生优先。对口隆化县的扶贫工作,各部门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处处可见民生建设的场景。

  家住隆化县七家镇南营村的贫困户何奶奶坐在炕边上,面前的电视正播着电视剧,冬日暖阳照进来,屋子里亮亮堂堂。对这个刚入住的新家,何奶奶越看越满意。“房子有七八十平方米,是政府帮我盖的,现在住得很舒心。”何奶奶说。

  何奶奶是南营村危房改造的受益者之一,而像她一样今年住上新房的,同村的还有12户人家。

  七家镇副镇长杜立民介绍说,这笔危房改造的钱,捐赠单位是中国环境报社。“可别小看这9万元钱,它可是实实在在解决了村里的一个大难题。”

  原来,对于危房改造,国家的政策补贴是每户2.8万元,但对于建设房屋来说,这笔钱有缺口。有了报社对口帮扶的资金支持,一直久拖未决的危房改造终于可以上马开工。

  “对于贫困户,按照家庭条件,每家额外补贴5000元到1万元,以奖代补的形式资助无能力改造的贫困户。”杜立民感慨地说,这是小资金撬动了大发展,为百姓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

  同样欢喜的,还有宝山营村的村主任王永军。他带记者走到村边的一片玉米地里,兴奋地指着眼前的井口说,“这井明年开春就能用了,周围的玉米地,就能用上水浇地了。”

  宝山营村共打了两眼新井,这7万元也是来自中国环境报社的定点扶贫项目资金。

  “以后种地再不用靠天吃饭了。”村书记憧憬着未来的好日子。

  对接需求,精准帮扶促落实

  定点帮扶有了“真金白银”的投入,在负责生态环境部定点扶贫工作、挂职隆化县副县长的聂忆黄看来,他更认可这种项目扶贫的新模式:即把资金以项目的形式委托基金会执行落实,不仅连接起了扶贫单位和对口村镇,更确保了项目实施进展顺利,带来了人居环境的明显改善。

  作为全新的尝试,在前期的需求对接上,涉及项目的几家单位都倾注了全部心血。中国环境报社领导和工会主席多次前往隆化县的结对帮扶贫困村进行实地调研,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领导深入贫困户家庭了解生活状况,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与村干部、驻村书记进行座谈,多方携手结合“一村一策”的实际需要,制定精准的帮扶项目。这些项目涵盖广泛,包括安装太阳能板、购置垃圾桶和垃圾运输车、危房改造、打机井以及支持养牛、赠送共享单车等。

  在项目经费上,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和中国环境报社共调配出专项资金300余万元,落实到具体的村庄建设上。在项目执行上,由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全过程监管。

  以章吉营乡东北沟村河堤工程二期建设为例,河堤位于村口的旱河边,呈带状,建设内容包括长城垛和水泥路的修建。项目由村里提出需求,县乡镇共同探讨可行性后,采取公开招标的形式确定施工单位,由基金会直接划拨资金给施工单位。在设计、监理、施工和建设单位各方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最终通过验收。

  村口昔日脏乱差的臭水沟,如今整洁一新。河堤旁的几家草莓种植大户纷纷称赞:这是村里的大好事。

  “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2019年我们全县实现脱贫摘帽。”分管脱贫工作的聂忆黄底气十足,信心满怀。

  打好扶贫“组合拳”,跑出脱贫“加速度”。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曙光就在眼前。

  • 部委网站
  • 部直属单位
  •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