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09 星期一

您的位置:首页 > 环保清风

【家风故事】有些习惯,我们小时候叫做美德

2019-09-24 作者:孙飞翔
     】【打印

    恰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党支部安排我写一篇家风故事的文章,与大家交流。也正好借此机会,写点什么。
    求知好学
    从记事起,就知道求知好学是一种美德,即便对什么是美德还没有清晰的概念。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不过也算是书香门第。村里上岁数的老人都讲,你的老爷爷(曾祖父)文化水平很高,那会儿是十里八乡的名人。我爷爷和父亲也常给我讲起,曾祖父在国共合作时期曾参加过西北抗日游击干部训练班,能将马列主义倒背如流,深受陶峙岳将军(时任游击干部训练班教育长)赏识,不过抗日战争结束伊始就因病去世了。曾祖母据传文化水平不低于曾祖父,在那个年代是极少见的。年轻守寡,曾祖母一手将爷爷带大,不忘教育爷爷学习和做人,仅有小学文化的爷爷一辈子都保持着学习的习惯,与多位文化名人保持着书信往来,其中不乏他们向爷爷请教一些古文和风俗的知识。
    爷爷虽然没能入党,但培养了父亲和二姑两个大专学历的共产党员,这在那个年代的农村是很不容易的。父亲上学时被老师关在小黑屋开小灶,一、二、三志愿全是北大。二姑高考失利参加复读,只身一人去往东北。还有爷爷,人生最后的日子坚持来我读研的院子转了一圈……爷爷曾负责村里征兵,父亲应征入伍,尚在新兵连时,家里收到了父亲被警察学院录取的通知书,爷爷却说,国家征个兵不容易,就不告诉父亲了。当兵不误学习。凭着扎实的文化功底,父亲在部队里半年就进了司令部,成为了肩上没有星的教官。到我这一辈,也总算不负众望,师从院士读完了博士还做了毕业生代表。
    虽在农村,但自小就浸染在家国情怀、民族复兴的一些大道理中,浸染在农村至今仍传承很好的邻里亲和、孝悌礼义之中。还有,就是已影响到了骨子里的勤俭节约。
    勤俭节约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爷爷去世将满10年,但一家人围坐在饭桌旁,他说这几句话的场景深深刻在脑海,是那么清晰,却又说不清是哪一次,因为有太多次。以至,爷爷走后,奶奶开始时常对我们说起这几句话,听着还有爷爷的味道。而今,奶奶也走了,我的儿子也上了幼儿园,这几句话轮到了我讲给儿子听。他似懂非懂,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他会懂。这是传承。
    儿子已经上了幼儿园,仿佛跟我们小时候上“育红班”时候学的东西很不一样。现在是儿歌、游戏、英语……没见着我们小时候那本“思想品德”。不知道现在的老师是否还讲给孩子们,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眼见的,是好多孩子已经没有了勤俭节约的习惯。每次儿子哭着要这要那,这双鞋不爱穿、那衣服不喜欢的,我就想给他好好上一上政治课,忍一忍火气消了,又安慰自己,他还是个孩子。但是,我自己至今仍不自觉的保持着一些习惯。吃饭,基本不会有剩饭在碗里。穿衣,一年四季就只有一套正装,其他衣服基本也是破了、尺码不合适了才换新的,一双皮鞋穿好几年。父母也不讲究,我穿着瘦了的衣服,他们接着就穿了。媳妇儿也不去追求什么名牌……在我们的意识里,勤俭节约已经不仅仅是习惯,而是刻在灵魂的美德。家风依然,这肯定是要传承下去的。而我要做的,就是言传身教。

  • 部委网站
  • 部直属单位
  • 相关机构